
屈子雄魂终古在,端午遗俗至今留。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6月7日晚六点,齐外初中部语文教师郭昊联合八年一班和八年二班全体学生开展了题为“魂兮归来——端午时节话屈原”的“端午雅集”活动。本次讲坛是继前两次文化讲坛之后,齐外初中部再次举办的以介绍文学常识和古诗词鉴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讲坛活动。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唯一与历史人物紧密相关的。这个节日如何发展而来?又如何与屈原联系在一起?郭昊老师从端午节的主角屈原讲起,罗列了历代文人墨客对屈原的评价,使学生对屈原有了整体的感知。随后,郭昊老师用四个词组简要概括了屈原的一生: 忠直之臣;贬谪之客;狂狷之士;文学之祖。然后详细地讲述了每个词组所代表的深刻含义。郭昊老师结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离骚》等屈原的代表作品,通过史籍解读和诗词赏析为我们还原了屈原悲情的一生,并介绍了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的前世今生。最后,郭昊老师将屈原的人格魅力概括为“屈子精神”,并为我们总结了屈子精神的内涵: ⑴坚守理想,敢于担当;⑵洁身自好,坚贞爱国。呼吁当代中学生学习屈原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人翁意识和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讲坛持续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博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
郭昊老师说,自己之所以讲屈原,完全是“一时兴起”。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出于为传统节日献礼和对古圣先贤的敬爱,四天前临时决定讲屈原。为了办好这期讲坛,自己挑灯夜战整整四天四夜,凌晨两点半之前从未熄灯。白天看书查资料,晚上撰写讲稿和制作PPT。整个过程不免枯燥乏味,但也乐在其中。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沉浸在屈原充满忧虑和叹息的文字里,遨游在屈原正道直行的人格世界里。我敬佩他坚守理想,追求正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敬佩他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以死明志,以身殉节的品格。虽然他选择了自沉这一的极端方式,践行对真理、正义、理想的坚守与高扬,但在屈原身上,生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生命的本身。两千多年来,屈原不仅承载着诗人的良心与文采,承载着哲人的智慧与信仰,更承载着民族的苦难与坚强。这才是屈原留给我们后人最大的精神财富。
谈到讲坛的点滴细节,郭昊老师感慨万千: “众所周知,‘诗无达诂’的文学批评原则。古诗词教学最忌讳的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音韵格律之美是诗词文学的最大闪光点。我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从来都是用情感来赏析,融情于诗,以诗传情。可这一次严重违反了我一贯的教学原则。屈原的诗句,每引用一句,相应的就要逐字翻译一句,然后再进行赏析。没办法,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先秦的诗歌历来以晦涩难懂著称,更何况接受知识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在现实面前,自己只能做出一定的妥协和变通。”
讲坛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坛受益匪浅,使他们对端午节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今后会更加积极地了解并传播民族传统文化。郭昊老师也表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解读,民间记忆和学术研究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张力,我会在尽可能平衡这种张力、完成对民间记忆的“祛魅”的同时,充分尊重这两者间的特殊性,避免顾此失彼。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弘扬中华文化,在校园中加强传统文化光速体育在线 ,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本学期,齐外初中部已经陆续开办了两场开放式的传统文化讲坛活动。今后,齐外初中部将继续探索创新育人新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